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74节(1 / 2)

只要石仲魁有理,那翰林院里有的是愿意邀功、出名的穷翰林们站出来搞事。

师爷放心下来的笑着道,“恩府,这事其实很好办。

石翰林的意思很简单,他需要的只是个找北静郡王麻烦的理由。

若是真引起朝野关注,那贾家那点事,哪里比得上一个外姓王爷有不臣之心重要。

万一事不可为,六元公只需要抓着念珠不放,而不提其他的,谁拿他也没办法。

可谓进可攻退可守,实在是高明。

大人既然更看中石大人的前程,那就先接案子,再推到宗人府和上报内阁,让大人物们头痛去。

而且您也确实没职权去管北静郡王触犯宗规的事。既然如此,上头也怪不了您。”

说完,这位师爷嘿嘿一笑,继续道,“大人,学生相信石大人应该也想到这点。

否则您和他不仅往日无冤、今日无仇不说,反而对他有恩。以石大人的智慧,没道理会故意刁难您。”

刘忠坤一愣,随后就哈哈笑了起来。

“我就说嘛,本官这学生一向聪明绝顶,又事师极恭,怎么会给我惹来这种棘手的麻烦。”

师爷心里翻了个白眼,以往刘忠坤可不是这种的,没想到涉及到石仲魁,居然一下子就慌了。

看来在自己这位恩主心里,早已经把那位学生列为必然是内阁大臣、甚至首辅的地位了。

这才下意识把和石仲魁有关的事,列为极重要,需要小心对待的地步。

“走走走,快替本官更衣升堂。”

石仲魁在顺天府的大堂里,只等了十几分钟,就见一身大红官服的刘忠坤,笑眯眯的快步走了进来。

而且人未走近,笑声先起。

石仲魁看到后,心里也松了口气,看样子刘忠坤是明白自己不是来找他麻烦的,并且应该愿意帮忙了。

想到这,石仲魁不由恭敬的先行礼道,“学生见过恩师。”

虽然是在公堂上,但只要还没升堂,就算不上是公事。

先叙旧当然没问题了。

再说从古至今都讲究的座师规则,也早已经被大家默许和认可了。

人家师生见面不先叙旧,反而突兀和不正常了。

“伯谦不用多礼,为师虽是你的座师,但看到你这一身四品官服,实在汗颜的很呐。”

石仲魁一听就知道刘忠坤心里其实还是有怨气的。

但这没关系,只要愿意帮忙,就是说怨气其实并不大。

“听闻年前京畿周边,并无一人冻死、饿死,大人此举功德无量。”

刘忠坤听完笑的眼睛都咪了起来,往年冻死、饿死几十、几百个流民都算少的了。

甚至不超过百人,朝廷上下根本没人会管。

而去年能无一人冻死、饿死,最大的功劳还是因为京畿粮食和鱼干大丰收。

还有很多乡绅、富户、官员勋贵家看到了种稻子和养稻花鱼的利益,这才招收了不少流民做事。

第180章 平衡之术

即便仅仅只是一顿提供一碗稀粥,也足以让许多流民不至于饿死。

加上京畿的秋粮价格跌了不少,那些陈年旧粮就更不好卖了,让一些大户人家干脆拿出来博名声,公开施粥。

当然,更大的原因还是朝廷获得大量粮食和鱼干,对底下的盘剥就没往年那么重,社会稳定底层才能有更多活下去的机会。

刘忠坤心里很清楚,功劳至少一半归石仲魁。

现在他有当众说出来,摆明了就是在为自己扬名和邀功。

而且以六元公的声望,上面的大佬们想不做出点回应都不行。

若是没其他差错,吏部和内阁今年必然会给他记上个优等,说不定就有机会升官,离开火山口一样的顺天府。

刘忠坤一把抓住石仲魁的手,“伯谦太抬举为师了,些许小事不仅是为师的职责,更是道义之所在。”

石仲魁心里暗笑,既然是座师,哪里能说弟子抬举师傅的。

刘忠坤这是高兴过头了,心里也已经没觉得自己高他这个弟子一等,这才潜意识的把两人之间的关系放在平等位置上。

而且这是典型的反话和自卖自夸,但别人却没法说他。

一句道义所在,就能堵住所有人的嘴。

又恭维了刘忠坤几句,这才升堂算是正式结果案子。

然后刘忠坤开始公司公办的同时,又如石仲魁期待的一样,“石大人,本官虽然接了这案子,但只能上报给宗人府,同时也只能肩负协助和督促的职责。

结果会如何,就不是我这顺天府府衙能决定的了。”

“大人放心,下官的要求也不高,只要北静郡王水溶交还那串鹡鸰香念珠,维护朝廷令法和纲常便行。

免得翰林院修史时,还要在史书上写上这一笔,其他的那是宗人府的事。”

刘忠坤和公堂上顺天府大小官吏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